地址:湖南省龍岩市永定區高陂鎮永定工業(ye) 園區

  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專欄 /
您當前所在位置:首 頁 >> 公司動態 >>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專欄
【黨史百年·天天讀】9月14日
Date:2021/9/15 瀏覽人數:820

重要論述

  1938年9月14日—27日

  中共中央政治局舉(ju) 行會(hui) 議,為(wei) 召開中共六屆六中全會(hui) 作準備。王稼祥在十四日會(hui) 議上傳(chuan) 達共產(chan) 國際的指示和共產(chan) 國際執行委員會(hui) 總書(shu) 記季米特洛夫的意見,指出:中共一年來建立了抗日統一戰線,尤其是朱德、毛澤東(dong) 等領導了八路軍(jun) ,執行了黨(dang) 的新政策,政治路線是正確的;中共在複雜的環境和困難的條件下真正運用了馬列主義(yi) 。中央領導機關(guan) “要在毛澤東(dong) 為(wei) 首的領導下解決(jue) 。領導機關(guan) 中要有親(qin) 密團結的空氣”。

  在二十四日的會(hui) 議上,毛澤東(dong) 作長篇發言。他指出:共產(chan) 國際的指示是這次政治局會(hui) 議成功的保證,同時又是中共六屆六中全會(hui) 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(hui) 的指導原則,指示的最主要點是強調黨(dang) 內(nei) 團結。他分析了武漢即將失陷後的形勢,指出抗日戰爭(zheng) 將開始進入一個(ge) 新的階段——相持階段,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將進入一個(ge) 新的發展階段。他論述了統一戰線中統一與(yu) 鬥爭(zheng) 的辯證關(guan) 係,指出:由於(yu) 國共合作是對立階級的政黨(dang) 的合作,所以鬥爭(zheng) 是嚴(yan) 重的不可避免的,具體(ti) 表現是國民黨(dang) 頑固分子的磨擦和共產(chan) 黨(dang) 的反磨擦。統一戰線中統一是基本的原則,要貫徹到一切地方一切工作中,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不能忘記統一;同時不能不輔助之以鬥爭(zheng) 的原則,因為(wei) 鬥爭(zheng) 正是為(wei) 了統一,沒有鬥爭(zheng) 不能鞏固與(yu) 發展統一戰線。

  在二十六日的會(hui) 議上,張聞天發言指出:國際批準黨(dang) 的政治路線,更能增進我們(men) 的自信心。武漢,我看是要失掉的。在不能保衛時要避免作大的犧牲,要指出中國抗戰靠持久戰的勝利,而不在一個(ge) 城市的得失。在持久戰過程中要創造新軍(jun) ,但不要將創造機械化部隊的口號提得太高,目前中心要強調用現在的武器也可以與(yu) 敵人作戰,即使沒有機械化武器,我們(men) 還是堅持抗戰。我們(men) 應估計武漢失守後的危機,要比南京失守時還更嚴(yan) 重。但另一方麵要看到在敵人的野蠻政策下,蔣還將堅持抗戰,隻要我們(men) 努力,還是能克服當前的困難。關(guan) 於(yu) 國共能否長期合作的問題,張聞天指出:隻要國民黨(dang) 願與(yu) 共產(chan) 黨(dang) 合作,我們(men) 可以與(yu) 國民黨(dang) 一起來建設社會(hui) 主義(yi) ,這就是說,不僅(jin) 抗戰建國,即在建設社會(hui) 主義(yi) 時,我們(men) 也要與(yu) 他們(men) 合作。中國有和平轉變到社會(hui) 主義(yi) 的可能,抗戰勝利後能夠建設“新式的民主共和國”,在“新式民主共和國”中的經濟建設有可能保證轉變到社會(hui) 主義(yi) 。張聞天在發言中還談到,黨(dang) 內(nei) 要進行教育,提高黨(dang) 員的警惕性,理論學習(xi) 最重要的是在實際工作中學習(xi) ,要有馬列主義(yi) 的知識,要打通馬列主義(yi) 的難關(guan) 。

  在二十六日的會(hui) 議上,周恩來發言強調:我們(men) 必須在保持黨(dang) 的獨立性的原則下,擁蔣合作,擁護三民主義(yi) ,這是鞏固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。劉少奇講了黨(dang) 內(nei) 的團結問題,他指出:要在組織上、黨(dang) 規上保證黨(dang) 的團結,個(ge) 人服從(cong) 組織,少數服從(cong) 多數,下級服從(cong) 上級。過去在莫斯科有人說,隻要在政治上正確,組織上可以不服從(cong) ,這是不對的。必須無條件服從(cong) 組織,隻能將意見提到上級去解決(jue) 。

  朱德發言指出:共產(chan) 黨(dang) 要以天下為(wei) 己任;為(wei) 了掌握革命的領導權,幹部必須要很好地學習(xi) 馬列主義(yi) ,掌握革命理論。黨(dang) 內(nei) 團結要實行正確的自我批評,黨(dang) 員要維持對黨(dang) 的領袖的信仰,因此,領導同誌要有能接受批評的精神。領袖要聽人家說自己的好話,同時還要聽說自己不好的話。

  在最後一天會(hui) 議上,毛澤東(dong) 再次發言,說這次政治局會(hui) 議取得了偉(wei) 大的成功,從(cong) 而可以保證六屆六中全會(hui) 的成功,並建議在六中全會(hui) 通過一個(ge) 中央工作規則。這次政治局會(hui) 議通過了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(hui) 的議程,決(jue) 定由毛澤東(dong) 代表中央向全會(hui) 作政治報告。

  1985年9月14日

  鄧小平會(hui) 見奧地利總統基希施萊格,談到解決(jue) 國際爭(zheng) 端的方式時指出:提出“一國兩(liang) 製”的構想,是為(wei) 了解決(jue) 中國的統一問題,但是,這對國際上是否也有些益處?我是指對和平會(hui) 不會(hui) 有點益處。維護世界和平,最大的問題是各國都要奉行獨立自主的政策,不依附於(yu) 集團政治,同時也要考慮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(jue) 曆史糾紛的方式。我們(men) 提出“一國兩(liang) 製”的構想,不隻是考慮到解決(jue) 我們(men) 自己的問題,解決(jue) 中國與(yu) 有關(guan) 國家的問題,也向國際社會(hui) 提出這樣一個(ge) 構想,看是否對和平有利,一切都著眼於(yu) 維護和平。

  2020年9月14日 

  習(xi) 近平同德國歐盟領導人共同舉(ju) 行會(hui) 晤。他指出,當前,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。人類麵臨(lin) 許多共同挑戰,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。中歐作為(wei) 世界兩(liang) 大力量、兩(liang) 大市場、兩(liang) 大文明,越是麵對這樣的形勢,越要牢牢把握相互支持、團結合作的大方向,越要堅定不移推動中歐全麵戰略夥(huo) 伴關(guan) 係健康穩定發展,為(wei) 國際社會(hui) 抗擊疫情、恢複經濟、維護正義(yi) 注入更多正能量。 

  他強調,中歐要做到“4個(ge) 堅持”。一是堅持和平共處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製度模式,不同文明文化多元共生才是常態。中歐和平共處的力量堅定一分,世界的和平和繁榮就多一分保障。二是堅持開放合作。中國致力於(yu) 逐步形成以國內(nei) 大循環為(wei) 主體(ti) 、國內(nei)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。中方將通過不斷挖掘內(nei) 需潛力,實現中歐兩(liang) 大市場、兩(liang) 方資源的更好聯通、更大效益,推動中歐共同發展更加強勁、更可持續。三是堅持多邊主義(yi) 。中方願同歐方在雙邊、地區、全球層麵加強對話和協作,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,維護以聯合國為(wei) 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(ti) 係,推動政治解決(jue) 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,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(ti) 。四是堅持對話協商。中歐要把握好中歐關(guan) 係合作發展的主流,以對話化解誤解,以發展破除難題,妥善管控分歧。

黨(dang) 史回眸

  1922年

  9月14日-18日 安源路礦工人在毛澤東(dong) 、李立三、劉少奇等組織領導下,舉(ju) 行罷工鬥爭(zheng) ,取得勝利。罷工之前成立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(le) 部得到鞏固和發展。

  1938年

  9月1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舉(ju) 行會(hui) 議,王稼祥傳(chuan) 達共產(chan) 國際的決(jue) 定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見。認為(wei) 中共一年來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,政治路線是正確的,中共在複雜的環境和困難的條件下真正運用了馬克思列寧主義(yi) ;認為(wei) 在中共中央領導機關(guan) 中要以毛澤東(dong) 為(wei) 首解決(jue) 統一領導問題,中央領導機關(guan) 要有親(qin) 密團結的空氣。

  1961年

  9月14日 國務院發出《關(guan) 於(yu) 積極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指示》。

  1980年

  9月14日至22日 中共中央召開各省、市、自治區黨(dang) 委第一書(shu) 記座談會(hui) ,討論加強和完善農(nong) 業(ye) 生產(chan) 責任製問題。9月27日,中央印發《關(guan) 於(yu)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(nong) 業(ye) 生產(chan) 責任製問題》的會(hui) 議紀要。紀要肯定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(hui) 以來各地建立的各種形式的農(nong) 業(ye) 生產(chan) 責任製,同時指出:集體(ti) 經濟是我國農(nong) 業(ye) 向現代化前進的不可動搖的基礎;加強和完善農(nong) 業(ye) 生產(chan) 責任製,在不同的地方、不同的社隊,要根據實際情況,采取各種不同形式,不可拘泥於(yu) 一種模式,搞一刀切;在邊遠山區和貧困落後地區,實行包產(chan) 到戶,是聯係群眾(zhong) ,發展生產(chan) ,解決(jue) 溫飽問題的一種必要的措施。

  1988年

  9月14日-27日 中國自行研製的導彈核潛艇在東(dong) 海海域進行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,並取得成功。

  2008年

  9月14日 中共中央印發《關(guan) 於(yu) 在全黨(dang) 開展深入學習(xi) 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意見》。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,全黨(dang) 分批開展了這一活動。

曆史瞬間

1922年9月14日-18日 安源路礦工人在毛澤東(dong) 、李立三、劉少奇等組織領導下,舉(ju) 行罷工鬥爭(zheng) ,取得勝利。圖為(wei) 安源路礦工人慶祝罷工勝利。

1922年9月14日-18日 安源路礦工人在毛澤東(dong) 、李立三、劉少奇等組織領導下,舉(ju) 行罷工鬥爭(zheng) ,取得勝利。圖為(wei) 安源路礦工人慶祝罷工勝利。